
神州乐器网讯 和陈林锋见面,是在他开的一家乒乓球馆里。他正在吹笛子,悠扬的笛子声让人误以为这里是家笛子培训馆。在他的台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笛子,旁边堆满了笛子演奏的CD。他即兴地拿起笛子表演一曲,急于让别人分享他演奏的快乐,但他又向记者抱怨,觉得广东这边懂艺术的人太少。不过,多数时候的陈林锋,总是笑容满面,表现出一副乐观的样子。
笛声奏起我的热情
陈林锋学笛子才六年,现在就已经有了一堆的头衔,而他更愿意被称为“青年笛子演奏家”。他说他的笛子演奏,曾经多次在全国的比赛获奖。
其实他从小就喜欢摆弄乐器,曾经学过唢呐。因为他的父亲是县里文工团小有名气的二胡演员。他说,从小就在父亲的二胡声中长大,对音乐也有比一般人高的鉴赏能力。但是,父亲却不愿意支持他搞艺术,认为无用。他这种对音乐的敏感,就藏了二十多年,直到六年前,他无意中听了一盒《牧民新歌笛曲》,“感觉太美了”,就萌生了学笛子的兴趣。
陈林锋买来了学笛子的教材,自学了三个月,天天有空闲就吹笛子,逮到吹奏笛子的高手,就拉着人家学艺。有一天,他发现自己的学员里有位老同志,也有多年的笛龄,而且还是朋友曾经介绍的某位吹笛子高手,于是二话不说就拿出笛子向老同志求艺。“老同志吹奏后,又让我也吹奏一曲,后来就不肯再吹了。因为他发现我吹得很好。我也发现,我的笛子吹得不比他差,这说明我太有天分了!”
凭着这种良好感觉,陈林锋开始自费到各地向名家拜师学艺,疯狂练笛。“我一边当乒乓球教练,一边四处拜师学艺,把我赚的钱全部用在学艺上。去过西安、杭州、北京、上海、内蒙古等地方,向上海音乐学院的俞逊发老师学艺五年,向西安音乐学院的马迪许学过艺,向中央民族乐团的王次恒学过艺,花费了许多盘缠。”
他每天疯狂地练习吹笛子,一有空闲就练笛,每天工作之余还要练8-12个小时不等。“我白天上班,晚上练笛,有时候深夜练笛,还给邻居投诉,直到后来,我天天吹笛,他们也习以为常,有时候听不到我的笛声他们还不习惯呢!”
几年的努力,他深深体会到搞艺术的艰辛,光是路费和学费,就花费了二十多万,这些钱是他教球、打球挣来的。但是他也感受到技巧上突飞猛进的愉悦。他告诉记者,现在自己的基本功已经十分成熟,但是还需要时间阅历来丰富笛子演奏的内涵,他已经把演奏笛子当作了自己的事业来奋斗。
笛声带来我的爱情
陈林锋的笛子,真是奇妙,一开始就帮他吹来了一位漂亮的姑娘。“六年前,我还在珠海的球馆上班,而她就在我上班的地方对面一幢楼上班。有一次,在楼下,等我下班的朋友在接电话,讲的是家乡话,她一听,才知道我们是老乡。后来她就主动走过来跟我朋友搭话。见到我下楼,得知我是教乒乓球的,她第一句话就问我:‘我每天都能听到的笛子声,是不是你吹的?’不知为什么,自从那以后,她就经常到我的球馆找我打球,也不知道她是真的喜欢打球,还是假喜欢,反正后来大家经常一起玩,再后来,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。”
说起女朋友,陈林锋有点感动。这六年来,他学笛子的时间远远比陪女朋友的时间多,经常是女友就在他旁边睡着,而他还正吹笛子吹得起劲,但是女友对他的痴迷也没有怨言,反而在起居生活上把自己照顾得舒舒服服的。“你知道,搞艺术的人总是会比较挑剔的,她为了做手好菜给我吃,还去图书馆、书店买来烹调书籍,学着做给我吃。她还把在珠海的店交给他人打理,大多数时间就在中山照顾我,让我有时间吹我的笛子。以前我们还比较穷的时候,我还要花钱去学艺,她也没有抱怨,有时候就坐火车陪我四处去拜师学艺,远的时候要坐二十多个钟头的火车,她反过来安慰我,说两个人有伴,坐火车比坐飞机还更舒服。”
[1] [2] 下一页
|